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谈垄断现象蚂蚁不是唯一,其他支付主体也会推行措施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支付司司长温信祥回答社会关注的蚂蚁集团反垄断、数字货币、降低支付费率做了详细解答。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前段时间,包括像蚂蚁集团反垄断情况进行了一些约谈,另外也披露了相关信息。垄断现象其实不仅仅存在于蚂蚁集团一家,其他机构也有这样的情况。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我们也会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务市场主体。我相信,大家不久就会看到这个情况,希望大家批评监督,有什么批评和建议也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共同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往前走。
 
以下为吹风会媒体沟通实录精选: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范一飞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减费让利力度。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较2019年增加40%,与降低利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相配合,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支付行业各方优化支付服务供给,采取减免商户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百亿元。当前我国支付市场竞争充分,近年来支付行业持续让利,支付手续费手续总体低于国际水平。
 
此次出台的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措施,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5方面,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再帮一把。此外,人民银行配合银保监会,推出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措施,适应异地养老、医疗等需求,便利百姓现金使用。相关降费措施已于2021年6月25日以政府部门联合发文、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等形式推出。这些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有助于降低资金流通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提问:从支撑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央行该如何预测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的效果?如果基于某些假设计算,这些减费让利在多大程度上能提高居民消费的水平?谢谢。
 
范一飞答:支付的减费让利对消费提质增效确实会带来很多好处,这次我们支付服务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有保证的。人民银行全面梳理了支付手续费的收费现状。前段时间,我们也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方式,组织对全国将近5万家企业进行了实际的调研。同时,也通过座谈会、函询等方式与相关部门、支付服务市场主体深入地进行研讨,应该说还是广泛听取了意见。今年,我刚才说的5个方面、12条措施,主要是聚焦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方面,侧重于高频使用,对老百姓来说使用率比较高,降费诉求强烈的一些支付服务。同时,这次降费也是面向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大家都普遍要降低费用,来减轻支付行业经营成本的压力,产业链来共同降费,这样一个责任大家一起来承担。
 
除了小微企业以外,我们这次对个体工商户也考虑了。大家都知道,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他们是保民生、保就业的关键。这些措施采取以后,我相信对老百姓来说,刚才讲的使用频率高服务项目的降费,老百姓和企业会得到好处。我们估计,市场服务主体面对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部分行业,像交通、旅游,通过降费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相信降费措施对促进经济的合理回升,对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增加消费是有好处的。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 温信祥答:
 
2021年五一假期支付业务数据显示,假期百姓出行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其中旅游出行、餐饮住宿、影视娱乐均呈现较高的涨幅,支付行业有力地支持我国消费扩容提质和假日经济活力释放。根据清算机构银联、网联的数据,在五一假期期间共发生跨机构支付交易122.2亿笔,金额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2.6%和32.3%。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可比,我们跟2019年五一假期比,同比分别增长了88.6%和70%,主要是有几个特点。旅游市场复苏态势明显,大型旅游服务平台日均交易笔数及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33%和131%,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了7%。餐饮、文娱在假期日经济拉动下也迎来了小高峰,常见的品牌餐饮商家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8%和79%,影视娱乐行业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72%和161%。国际旅游业还是得到一定的恢复。这是我补充的几点细节,谢谢大家。
 
记者:我们知道,政策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请问,如何确保此次降费政策有效实施、直达实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支付手续费定价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确保市场调节价收费项目的降费政策落实到位?谢谢。
 
范一飞答:为了确保本次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惠及市场主体,切实做到“降费不降服务”,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在出台降费措施、指导行业协会发出降费倡议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我把它概括为“一个规范、两套机制、三项加强”。具体讲,要规范支付手续费的收费情况,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对收费情况进行自查和清理,不得采取先升后降、转嫁成本的方式变相提高支付手续费。
 
我们还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建立两套机制,确保政策精准传导第一,要建立“小微企业动态识别机制”,合理界定小微企业身份。小微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好认定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可能会改变身份。对于无法准确界定小微企业身份的情形,要秉持“应降尽降”原则,最大化惠企利民。第二,针对误收费等情况,健全“费用退还机制”,简化退费办理的手续和流程,确保降费政策应享尽享。
 
同时,我们还会协同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实体。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确保政策能用、会用、好用。二是加强窗口指导,发挥国有大行、清算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我们也关注到,政策出台以后,国有大行、主要支付机构、清算机构也纷纷发声,将严格落实降费通知,积极响应降费倡议,支付行业已经形成了减费让利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会按照部门的职责分工,对支付手续费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机构加强督导,人民银行已将相关的政策落实情况纳入2021年的重点检查内容。
 
记者:支付产业是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特别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极大便利了城乡居民的日常支付,成为了新时代的一张“中国名片”。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人民银行在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发展普惠金融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范一飞答:这几年我们一直助推支付产业发展,这几年支付产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人民银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总体上支付市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方面是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另一方面,针对发展中出现的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行为,我们也在陆续开展工作。特别是前几年成立了网联公司,对支付备付金进行管理,这对扭转支付市场出现的情况起了一定作用。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本着促使支付市场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针对支付市场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还持续予以规范。前段时间,包括像蚂蚁集团反垄断情况进行了一些约谈,另外也披露了相关信息。垄断现象其实不仅仅存在于蚂蚁集团一家,其他机构也有这样的情况。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我们也会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务市场主体。我相信,大家不久就会看到这个情况,希望大家批评监督,有什么批评和建议也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共同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往前走。
 
温信祥答:范行长回答的很全面,我给大家补充几个数据。刚才记者关注移动支付,这确实是极大便利了城乡居民的日常支付,也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名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移动支付便利了抗疫社区的居家隔离。从国际上看,去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非现金支付也大规模增长,也是疫情的原因,但是中国前几年在这方面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报一个数据,2020年支付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金额8195万亿元,是同期GDP的81倍,应该说有力支撑了我们国民经济资金循环。2020年,银行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352亿笔,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8273亿笔。现在支付业务主要由两个主体提供,就是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人均办理移动支付笔数是615笔,可以说为民生和经济做了很好的贡献。我国移动支付使用率86%,这是根据普华永道的消费者调查数据得来的,位居全球第一,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支付供给能满足整个生产生活、民生需求。
 
记者:我们了解到今年来支付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中小机构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且受到降费措施叠加的影响,请问人民银行如何评估此次降费政策对支付行业产生的影响?对于减费让利,市场上关于金融机构“割肉”的观点您如何评价?谢谢。
 
范一飞答:支付服务市场前期已经推出了减费让利的措施,刚才也讲到,去年减费让利超过百亿元,应该说市场的充分竞争下,均衡价格水平已经比较低了,我国支付手续费整体是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欧美的移动支付服务费率在1.9%左右,网络支付费率大概在2.9%,我们国家这两项费率不超过0.6%。同时,部分支付服务市场主体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压力,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当然原因也很多,基于这些市场现状,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刚才也讲到了,会涉及成本的测算、行业影响的评估,合理地确定降费主体、降费项目、降费幅度以及实施期限,确保降费措施对行业的影响整体可控,该降还是要降,可控性还是要注意。此外,我们还通过制度设计、规则制定等长效措施,来保障支付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
 
一是推动支付产业与实体经济双促双增,做大市场的蛋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吸纳带动了大量就业,蕴藏了巨大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进一步降低支付手续费,可以降低他们资金流通成本,有效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进而激发市场活力。反过来,其实市场主体业务发展以后,也会为支付服务主体提供连绵不断的“活水来源”,助推支付产业升级。
 
二是优化支付服务市场的结构。通过同步降低发卡行、清算机构等成本端收费,来减轻支付服务主体特别是中小支付机构的成本压力。所以你刚才讲到让金融机构“割肉”,这个说法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将由全产业链共同承担降费的责任,进一步优化支付产业成本传导机制。价格调整以后,将助推支付服务主体转变提供同质化的服务、以价格为单一竞争要素的经营理念,促进在细分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支付服务。
 
三是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针对当前支付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我刚才讲到的垄断现象还是存在,部分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受限这样一些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来引导支付机构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真正地回馈小额、便民支付本源,纠正市场垄断不正当行为,还要更好地发挥清算机构的作用,逐步形成网络支付等各个场景下行业协调、可持续的定价体系,加快支付服务供给结构性改革,优化牌照资源的管理,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我就回答这些。
 
记者:我想询问有关央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事情。近期,央行就虚拟货币炒作约谈了银行还有支付机构,有关部门也对一家公司予以清理整顿。请问,央行在这一方面下一步的打算如何?在国家层面是否也会对这些为虚拟货币相关活动提供服务的公司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谢谢。
 
范一飞
 
谢谢你的提问。正好我在央行也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数字货币发行主体可以分成私人数字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等这样的货币,也包括推出的各种所谓“稳定币”。这些货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市场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一些商业机构所谓的“稳定币”,特别是全球性的“稳定币”,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针对私人数字货币,我想你们也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公众发行,可以用于日常交易。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用过这个数字货币,目前社会各界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基本上已形成一些共识。大多数研究认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影响。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认识分歧是比较大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会不会削弱货币政策、会不会加剧银行挤提等,争论比较集中。我们对这些问题也高度关注。
 
目前我们正在试点过程之中,这些数字人民币究竟对货币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始终高度关注,我们也努力通过业务、技术和政策设计,确保数字人民币体系对这些宏观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还是有信心把这项工作继续扩大试点面,加大试点范围。我们主要是白名单邀请方式,据我所知,白名单用户已达1000万,我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尝试使用。北京冬奥会场景是下一步试点的重点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在座的各位可能会享受到这样的一些便利。大家在使用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向我们反映,我们会及时作出调整。如果影响比较大的话,会作些调节。谢谢。

合作/客服微信:baike2999

▼进群加微信:baike2888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支付百科

编辑:小百,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ybaike.com/?p=4485

0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上一篇

未央今日播报:央行副行长表示垄断不仅存在于蚂蚁一家 25日起可享ATM跨行取现手续费优惠

下一篇

民生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被监管点名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