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狗爷”成为你个人数据的控制者

什么是元宇宙?有人认为,元宇宙是一种平行于现实、沉浸式且无处不在的虚拟人生。在这里,你可以跻身其它虚拟角色之间,买卖虚拟物品或者流连于数字化的音乐会和鸡尾酒会;而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元宇宙的终焉其实不应只归于一处。“究极版本”的元宇宙,在他们看来应该是由基于不同平台的各类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交叠而成的多元宇宙。

实际上,在好莱坞电影中,反乌托邦式的元宇宙其实并不鲜见。比如《黑客帝国》,就展现了虚假的现实何以成为人性的牢笼;而《头号玩家》,则描绘了一个庞大且混沌的游戏世界。然而,无论人们对元宇宙的观感如何,事实则是,元宇宙相关概念、技术和平台已经汇聚了千百亿美元的投资,潜在市场总规模更是预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

元宇宙正在涌现成为机遇之地,其应用场景也势必日渐丰富。从游戏到购物,从健身到教育,凭借一系列基础和关联技术(如区块链、5G/6G通信、人工智能、空间计算、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充分融合……一切,似乎皆有可能。

然而,再新奇的风口,也会有“老生常谈”。如此一个包罗万象且功能强大的平台,它在产生海量个人数据的同时,自然也会存在严重的道德、隐私和安全风险。

参考世界范围内截至目前在数据使用(或者说滥用)方面积累的经验(或者说教训),尤其也考虑到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复杂性与快速涌现,我们其实很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人们在虚拟世界做出的各种选择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不为数据控制确立清晰的边界,就很可能会导致元宇宙用户遭遇数据被过度收集、被滥用和隐私被泄露等一系列问题。

远超过去的数据创造与收集

在元宇宙中被使用的各项技术,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已经颇为宽泛的数据收集和使用范畴。同时,相关平台和设备也将有机会生成更为私密的用户画像,包含各种生理信息和行为数据,比如手部尺寸、浏览页面时眼睛的移动乃至脑电波反应。这类信息或数据不仅可以体现用户偏好,甚至还可以用来进行预测和识别疾病。在数据的收集上,元宇宙可谓是“打了鸡血”。

数据收集范畴的扩大化,预计也将成为一种常态。例如,具有增强现实功能的智能眼镜,既可以提供实时的抬头显示和信息叠加,又同时会有一个自拍摄像头用以跟踪视线:如果看向一家意大利餐厅,你接着就会获得那家餐厅的外卖菜单。然而在镜片的另一侧,佩戴者周围的人们则可能会担忧,他们是否会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摄然后面部识别信息遭到盗用。一些组织机构,包括公司、医院和政府,也会希望禁止这类设备进入敏感区域,避免出现数据泄露或违反保密规定。

数据,将继续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流动。你的虚拟角色在无意间透露的个人信息与偏好,或是你在公共区块链上进行的交易,都有可能暴露你在现实世界的身份,反之亦然。就像当下我们在浏览网页时所产生的“数字尾气”一样,在畅游元宇宙时,我们最终分享的数据很可能会远超自身预期。

定义数据控制者

数据控制者——即那些能够决定数据收集目的和方法的个人或实体,按照一些隐私相关法规的要求,承担了大部分的合规责任。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控制者也有别于数据处理者,因为后者实际上听令于前者。

确定究竟谁才是数据控制者,这至关重要。数据控制者须要确保透明度(如提供隐私声明),并获得用户关于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许可;数据控制者还必须允许用户访问、修改和删除自身数据,并在其数据遭遇泄露时及时进行告知。

然而在如今的Web 2.0时代,要想区分数据控制者与数据处理者这两种角色,这其实难度颇高。对于这两者职责的划分,人们也是众说纷纭。那么对于构建在公共区块链上的元宇宙而言,鉴于各类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复杂程度势必也只能是有增不减。

假设“狗爷”(Snoop Dogg)在“沙盒”(Sandbox)(一个数字房地产和游戏类元宇宙,用户可以在这里通过公共区块链创建、交易土地和数字资产)中举办了一场接受加密货币购买门票(NFT形式)的虚拟演唱会。那么在这个场景中,谁是数据控制者?或者说,谁该对合规负责?是Sandbox、加密货币钱包、NFT市场还是Snoop Dogg自己?

答案是,上述各方都有可能是数据控制者。加密货币钱包的服务提供方可能是帐户创建、用户审核和加密货币管理相关数据的控制者;NFT市场可能是其平台数据的控制者;游戏元宇宙所有者可能是其从内容提供方、用户和房东处所收集的数据的控制者。而元宇宙中的品牌方(如Snoop Dogg),则可能控制着他通过元宇宙活动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正如各大品牌控制着它们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收集的数据一样。

鉴于数据控制者所承担的重大合规责任,这其中特别还包括回应用户对删除其个人数据的请求,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则很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对它们的政策指引。

明明白白地探索元宇宙

现在,我们不妨再来一些“老生常谈”。例如,在对现实的感知上,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去接受来自增强现实设备的冲击?在虚拟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又会有多看重信息的表面价值,以及如何看待信息的可信度呢(即“像在现实中那样去做出回应”)?

如今,各种骗局和欺诈性邮件已经是防不胜防。或许,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仔细思考如何应对那些在元宇宙中精心伪造自己的行骗者。元宇宙的安全与否,仍将取决于那些最薄弱的环节。在元宇宙中,像网络钓鱼般基础的攻击也仍将肆虐。从最近针对NFT所有者的钓鱼邮件攻势中,则尤其可见一斑。

针对这些潜在的陷阱,我们理应防患于未然,比如推进“从隐私保护出发”(Privacy by Design)和“从安全出发”(Security by Design),以强烈的数据责任感为导向,积极提升数据使用的透明度以及向用户提供精细化的控制。而在设备制造商的层面,则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通用标准,比如帮助增强现实设备对禁拍区进行识别。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元宇宙的潜在复杂性意味着,对解决相关道德、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探讨,需要充分融合多种观点和多样的学科知识,需要来自法律、安全、技术、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和监管机构的业者、专家的广泛参与。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步入了互联网时代。而如今,在那些必要的讨论、分析和治理上加大投入,则将确保我们不会再次浑然不觉地踏入元宇宙。这次,无论这个“宇宙”将如何迭代,我们都应不遗余力地去做到先知先觉。

编辑:小百,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ybaike.com/?p=6167

0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上海农商银行公告:两类信用卡将被停止用卡!

下一篇

PingPong全球收单可支持美国6大国际信用卡及Klarna、Paysafe支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