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披露费率遭罚,说明《条例》已率先发威

图片

监管部门针对支付机构未披露费率开出首张罚单。

撰文 张浩东
出品 支付百科
近日,有支付机构因支付业务的收费标准未按规定披露和备案遭到处罚,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因该问题开出罚单。尽管处罚金额不高,但给各家支付机构敲响了警钟。
为了响应监管要求,开年以来,已经有嘉联、合利宝、畅捷通、现代支付、乐刷、随行付、富友等多家支付机构主动在官网公示支付业务收费标准。
01

《条例》已率先执行
据「支付百科」了解,此次某支付机构被罚,与《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有关。

条例中第三十四条中明确提到,支付机构应合理确定并公开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明码标价,同时完整标明服务内容、收费项目、限制条件等。

按照原本的计划,条例将在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如今已有支付机构因未严格落实条例内容被监管部门处罚,可见条例或许已开始率先执行。本罚单是条例发布后,首次依据条例内容对支付机构进行的处罚。

同时,本次罚单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监管部门对于支付机构披露费率及备案的重视,督促支付机构合理收费;二是加强各大支付机构合规性整改,让支付机构去严格执行条例内容。

除了支付业务收费标准的披露和备案外,条例中还有多项内容对支付机构影响颇大。比如支付机构的名称中应当标明“支付”字,此前「支付百科」曾统计,在总共186家持牌支付机构中,有89家支付机构中名称中未带“支付”字样。

也就是说,留给支付机构工商变更的最后期限仅剩两个月,变更前还需要经过央行的审批。此外,条例对注册资本金、高管变更、股东变等都有所干预,支付机构在执行时要避免遗漏和疏忽。

对于仍在观望的支付机构,时间已经比较紧张了,如果5月1日还未完成整改,监管部门可能真的不会“手下留情”。

02

如何看待收费公示
实际上,支付行业存在的乱涨价、乱收费、POS及费率不明确等问题,是行业爆发增长时期遗留的历史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支付机构费率自己调控已成为行业约定俗成的“规矩”,尤其是国内支付机构运营成本较高,费率收入较低,调价收取费率成为增加收益的最优解。”
在支付行业逐步走入正轨的阶段,规范支付业务的收费标准将是趋势,但支付机构的调整可能需要时间。

一是支付机构不像是银行去面对许多C端用户,主要是还是面向B端客群,并未养成公示的习惯,还是小企业心态,后续相信都会慢慢执行到位。

二是除了罚钱,其实也可以通过警告的方式让支付机构整改,若不听则可依条例处罚。前期给予更多的弹性,尤其是在过渡期里。大部分持牌支付机构还是守规矩的,尤其是监管部门约谈后,支付机构基本上都会去进行整改,不会想不开对着干。

三是96费改之后,收单费率市场化,支付机构有自己的定价空间,关键是定价要让商户清楚。以前在竞争市场时,支付机构打过低费率大战;在增加收入时,又会靠涨价的方式去回笼资金,形成了自由的习惯。现在支付机构得明码标价,要讲规矩,要对用户负责。

四是要优化费率公开方式,公告其实并不明显,很多用户基本上不会关注支付机构官网的信息。除了公告外,可以采取短信通知、微信通知等方式,能大大提高传达效率。

03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支付公司在不公示不备案的前提下调价,不仅会影响商户的使用体验,引发大量维权和投诉,还可能造成品牌形象的损失,失去商户信任。

此前,金监总局、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消保典型案例中,同样涉及到支付机构未能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目前,部分支付机构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上的确有欠缺的地方,如果因未按要求公示支付业务的收费标准而收到侵犯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处罚,对支付机构而言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整改支付行业乱收费的问题,将给商户带来两方面利好:

一是有利于增加消费者保护。将有效改善支付行业秩序,使支付机构从收费“混乱”转向公开化透明化。

二是有利于规范代理商展业。代理商利用费率宣传违规展业,支付机构被牵连的案件时有发生。费率公开透明后,能减少商户与支付机构之间的摩擦。

整体来看,多家支付机构根据非银支付条例加快了整改。对于商户而言,本次监管部门的罚单,明确透露了加强商户权益的维护。而对于支付机构而言,争取提前完成相关部门的要求,增加消费者保护才能更加合规。

编辑:小百,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ybaike.com/?p=8173

0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开年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拉卡拉推广数字支付便利境外来华人士支付消费

下一篇

当支付巨头开始裁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